1957年的上海,已经有了繁华的气息,于家启是一名上海站铁路局工人,这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坚守着自己的岗位,在候车室的拐弯角他发现了一个包裹,走进一看是个婴儿,寻了半天,也没人认领,他确定,这个孩子一定是被丢弃的,于是他抱起了孩子回家,由于工作原因,于家启就把孩子送到了哥哥家中,让哥哥杨建明嫂子杨茂兰抚养这个孤儿,随养父姓杨,取名广海,广结善缘,海纳百川,又有纪念上海站的意义,他就是当代的著名油画大师杨广海,
生活在徐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杨广海,享受人间暖暖的大爱。1975年杨广海随着养父在淮北定居,当年他高中刚刚毕业,有着天赋画画的杨广海就在工会一直绘画代表性人物,后因绘画突出被调到淮北市朱庄初级中学当美术老师,这一干就是37年。
杨广海说中国油画家的出现源于康熙年间,传教士郎世宁、潘庭章、等以绘画供奉内廷,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,中西文化大冲撞,民间的画坊、画馆兴起,画技亦得到了改善。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,文化素养也有限。
在“新美术必须与人民结合”的观点的影响下,写实主义一统天下,风景、静物、人物等题材被冷落。这个时期的油画家诞生了一批革命历史画,如胡一川的《开镣》、董希文的《开国大典》等。从“伤痕美术”到“乡土写实主义”,中国油画艺术的创作,实现了从对具体事件的反思到对人性的观照和人性压抑的揭露,思想上的解放开启了中国油画进入现当代的改革之路。
通过对油画形式或语言的探索,中国油画创作开启了更为多元化的进程,为后来“’85美术新潮”的诞生奠定了基础。一个艺术家想要自由表达心性,他一定把形式看得不太重要。当把形式完全忘掉的时候,他会变成世界上最快乐的人。这种快乐极致的表达在作品里,作为情绪与心性的永久延续!至少对于他自己而言,每次见到作品都会激动不已,快乐难言。
杨广海正是这样的画家,他会为每一幅作品激动地撕心裂肺。每一幅作品也都充满着矛盾,或是激烈的碰撞,或是无情的吞噬,或是无声的妥协。每一幅作品都充满着爱与和谐,充满着坚定地理想。看不出躁动,却时刻涌动着激流。杨广海的作品,用色很大胆,尤其善用亮色。几乎每一幅都会张扬一种或几种纯粹到不能再纯粹的色彩,甚至经常有大红大绿的强烈的对比。
而这次的这些作品却一反常态,色彩一下子中性起来,这样就使整个画面突然安静下来,每幅作品都荡漾着柔美的情绪。品读杨广海的作品,不难看到里面有很多点,奔突的点、静止的点、漂浮的点、嵌入的点。
画画,带给他自己的,不光是冷静和思考,更多的是期盼和憧憬。
如今的杨广海依然做着公益事业,帮助有些孩子学习绘画,用心教学,分文不取,他说他是个被遗弃的孤儿,感恩养父养母。感恩社会,才有了他精彩的今天,余生,把这份爱一直传递下去……。